close

 

多年前還是單身的時候,曾經造訪月島二次,印象十分深刻。總是搭著電車七轉八轉到月島,車站前的一整條商店街都在賣月島文字燒。每家店都小小的,舊舊的,煙霧瀰漫。但是,大家邊煎邊吃,邊喝飲料邊大聲聊天笑鬧,氣氛一整晚都熱烈歡樂,連我們這些外國人也可以融入情境,大口吃著大聲笑著。不過,月島畢竟不在交通要道上,除了文字燒之外也沒有其他比較特別之處,所以近年來奧桑去日本,已經不再把月島列入遊覽行程了(下北澤跟自由之丘也是);不過,這次跟戶長一起出遊,考量到他不曾來過月島,就想讓他也體驗一下這道日本傳統食物及月島文字燒商店街的盛況。因此在抵達東京的第一天,吃過平價定食店高級燒鳥店之後,我們挺著肚子,繼續我們的首日晚餐第三彈:月島文字燒。

map_02.gif 

先報告一下月島文字燒的由來吧:

明治中期(十九世紀後期),日本利用隅田川河口的河中沙洲將東京灣岸填海造地,而誕生了第一個新城市:月島,並在此發展出密集狹長型之市井住宅的街道群。當時的月島有特別多的孩子,所以熱鬧的胡同點心舖,把店裡頭鐵板的燒台,用拌了薄薄的麵粉漿燒烤出的東西,抹上醬油和蜜給孩子們當零嘴,這就是「もんじゃ焼き燒」的原型了。然後西餐開始在東京流行,ウースターソース(Worcester sauce 一種西式調味醬,請見下圖 )出現,漸漸的成為「もんじゃ焼き」的重要調味基調。隨著時間演變,又增加了高麗菜、生墨魚絲跟炸麵渣 ( あげ玉)等等食材。而「もんじゃ焼き」的語源,是因為孩子們在鐵板上玩耍著寫字,所以當時被稱為「文字燒」,不知什麼時候就變成了「もんじゃ焼き」了。

gn-20061024-01.jpg 

而因為 もんじゃ焼き 日文發音為 mon-zya-yaki,所以台灣因此又有所謂 "猛甲燒" 的說法呦。好啦,不要一直講古,先看看那天我們到底是怎麼料理這個 もんじゃ焼き來吃的!!

哈哈,當然是請老闆幫我弄啦,因為很擔心胡搞丟臉,乾脆裝笨蛋,讓老闆表演一下吧!

P1060212.JPG

先把大碗裡的料都丟到鐵板上炒,湯汁先留在碗裡喔。當天我們都請老闆推薦口味,沒有自己點,這個猛甲燒用肉眼觀察,除了基本的高麗菜,乾魷魚絲之外,還有年糕跟明太子。耶,我愛年糕也愛明太子,老闆真是瞭解我。

P1060213.JPG

老闆炒料的手法純熟,快速精準。我跟戶長一人坐一邊,也只有看得目瞪口呆的份。

P1060214.JPG

等料都炒的差不多時,把碗內盛下的湯汁倒進用炒料所圍成的一個大圈圈中間。

P1060215.JPG

然後再放進重要配角,起司絲。

P1060216.JPG

然後抓準時間,再把所有的東西一起快速翻炒拌勻。

P1060217.JPG

當整個材料開始有凝固的感覺時,就要開始作攤平的動作。

P1060218.JPG

像下面這樣,在鐵板上攤成一塊大圓形。

P1060219.JPG

這樣,就差不多完成嘍!!

P1060220.JPG

然後身為食客的我們,就要開始用這個小小的迷你鐵鏟,把鐵板上的東西鏟來吃。

P1060221.JPG       

剛開始我還是笨笨的,就這樣鏟一點鏟一點的來吃,又燙,又沒有吃到真正好吃的猛甲燒精隨。

P1060222.JPG

原來是要這樣啦,把它在鐵板上煎到有一點鍋巴,用小鏟子把它來回壓平再鏟起來,這樣會讓它處於略焦的狀態,然後再一小口一小口的鏟起來吃,才會又香又黏又燙的,充滿 " 動手作,開口吃 " 的樂趣啊!!

item0501.jpg 

現在日本還有出便利包裝,讓大家也可以在家自己作 " 居家版 もんじゃ焼き" 喔。

吃完文字燒,我們還吃了另一種,お好み焼き ( OKONOMIYAKI ),下回分曉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日迷奧桑 的頭像
    日迷奧桑

    日迷奧桑

    日迷奧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